“疫”起同行 呵护心灵——疫情期间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疫情下的心理,疫情之下,很多人出现了各类心理困扰,如恐慌、失望、易怒、过于乐观等情绪。对此,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并有效缓解呢?
一份心理健康指南,
送给有需要的你!
疫情对一个人产生的心理影响到底有哪些?
显性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焦虑与恐慌,特别关注身体的各种感觉和变化,出现“看谁都可疑”等想法;
二是愤怒与烦躁,容易指责他人或对身边的人发脾气,过度发泄自己的不安和不满,对疫情相关的负面信息感到愤怒;
三是低落与抑郁,情绪麻木,难以感到兴奋和愉悦,容易疲劳、精神不振。
潜在的影响:
一是注意力不集中,继而导致生活规律的紊乱和机体免疫力的下降。
二是被隔离激发过去被抛弃的创伤体验。
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
一是否存在情绪扰乱或是认知、躯体和行为等方面的改变;
二是伴有失眠,其它广泛性焦虑、恐慌等。
普通人如何纾解紧张烦躁情绪?
一是接纳变化。接纳因疫情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
二是正确认识。认识到重大疫情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及负性情绪是十分正常的。
三是正确了解。通过政府、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认真了解病毒性质,掌握流行情况和防控知识,化恐慌为认真、科学、适度的个人防护。
四是加强沟通。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方式与家人、朋友交流,互相鼓励、相互支持,舒缓不良情绪。
五是健康生活。维持原有的规律作息,自己掌控生活节奏,选择合适的身体锻炼方式。
被隔离者和确诊患者的心理调适方法有哪些?
一是可以每天监测两次体温,规律、掌控感是应对焦虑恐慌的良药。
二是恢复正常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合理饮食,规律生活,加强休息,适度运动,提升身体抵抗力。
三是转移注意力,在了解肺炎疾病相关知识和信息后,尽量不要再反复或者过分地去寻求额外的信息。
三是要保持坦然的心态,进行自我情绪调节,放松减压,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兴趣活动,如体育锻炼、唱歌、玩游戏等。
如何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是陪伴。父母的陪伴可以给孩子安全感。
二是倾听。倾听孩子的诉说,让他们把积压在心理的东西说出来,舒缓情绪。
三是关心。尽量和孩子取得联系,让他们知道有人在关注和关心他们。
如何正确看待针对疫情的各式各样的消息?
一是阅读权威媒体新闻,正确了解疫情有助于降低恐慌。
二是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不过度使用网络。
三是要有适当的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
希望广大群众能够正确面对疫情
科学调适心理,管理不良情绪
共同抗击病毒,生命重于泰山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坚定信心,凝心聚力
协同发力
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版权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图文系网络采集,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